添加时间:2023-12-14 12:10 来源:新闻中心 王丽 李杨 摄影:王磊 摄像:杨馥蓉 实习记者:郭佳俊 冯卿 管鑫 曹志琦 王丽 审核人:王雪鹏 浏览:1030
【编者按】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大力宣传学校涌现出的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优秀教师形象,不断发掘广大教师的先进事迹,弘扬教育家精神,鼓舞更多教师立德树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培养更多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高素质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校党委宣传部开展了优秀教师专访活动,让我们一起聆听农大教师奏响的教育弦歌。
孙亚卿,女,汉族,1978年1月出生,199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7月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讲师。现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系老师。先后承担《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植物化学》《植物生物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参加人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内蒙古“协同攻关”重大技术等多项科研项目。
全心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深化教学改革新课题
2007年7月,孙亚卿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博士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工作以来,她始终坚守教书育人初心,教学过程中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件,精雕细琢教法,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教学效果评价名列前茅,年度考核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孙亚卿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申报并立项了校级思政类教学改革课题“新时代农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探索实施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课堂。孙亚卿说:“课程思政关键在教师,重点在课程。”她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技报国”思想、“科学家精神”和“爱农知农为农”精神等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中,提升育人效果。她在讲授《植物生长生理》课程时,会介绍老一辈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服务农业生产的典型事例,如袁隆平院士为了繁育杂交水稻,不辞辛苦地带领研究人员奔波于湖南和海南之间,只为圆百姓的一个“禾下乘凉梦”。她还结合课程特点,将我校杰出校友多年来在内蒙古乃至全国为农业生产做出的杰出贡献作为生动鲜活的教材,用身边人身边事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练就扎实本领。
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对于我要做的每一项工作,我都会要求自己必须克服困难去完成。”朴实的话语背后是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孙亚卿时刻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先后获得“师德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在2022年10月,学校因疫情封闭管理期间,她第一时间响应学校、学院的号召,主动投入抗疫一线,为学生进行核酸检测,为师生提供物资保障,更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开展一线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疏导学生情绪、减轻学生思想负担,并通过微信群等与学生加强沟通交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疫情,缓解学生紧张心理,直到组织学生安全返乡。“我觉得关心学生的制胜法宝就是换位思考”这是孙亚卿老师总结并践行的学生工作方法,她总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理解问题,经常问自己:“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怎么想,会有什么感觉体验,遇到问题怎么解决”,这也让她在处理学生问题、解决纠纷和与学生相处过程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班主任,她对班级每位同学的家庭、生活和学习情况都了如指掌,并通过深入细致的交流沟通,为每位学生量身订制了学习计划和就业方向,让他们在大学期间可以有更大收获。她会从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手,在学生学习、科研、生活、社会实践、就业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小冯同学因高考失利没有进入心中理想学校,入学后非常消沉,不愿学习,也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孙亚卿多次与他沟通谈心,鼓励他利用原有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冲击保研名额,再给自己一次选择心仪院校和专业的机会。小冯感受到孙老师的良苦用心,明确了学习目标,发奋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最终以优异成绩保送到中国农科院就读硕士研究生。与此同时,在孙老师的鼓励和开导下,他在人际交往中也变得开朗自信,与同学相处融洽,并主动把自己获得的企业奖学金拿出来帮助班级家庭贫困的同学。为了帮助更多学生高质量就业,孙亚卿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鼓励学生明确职业理想,利用自己的资源联系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扩宽就业渠道,所带班级就业率达90%以上。她所带的班级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这些都是她用心用情关心关爱学生最美好的回报。
努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为“甜蜜事业”添砖加瓦
孙亚卿提到,决定从事甜菜研究这项“甜蜜的事业”,实际上是一种传承,她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我国著名甜菜生理专家邵金旺教授,是甜菜生理学科的创始人。上学期间,邵老师就经常教导学生要加强“三基”,既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实践,做到学农、爱农和兴农。这对孙亚卿的未来职业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孙亚卿说,内蒙古甜菜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是内蒙古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生产中依然存在种植成本高、含糖率偏低、肥料利用效率低、土壤面源污染等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我们作为基础理论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希望能将理论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最终达到提高甜菜的产量和含糖率,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促进甜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我也是带着这样的使命留在农大继续从事甜菜生理基础等相关研究。
从事“甜蜜的事业”十几年,她与所在研究团队针对甜菜生产需求,开展了甜菜块根和糖分增长生理和分子机制研究,发掘甜菜高产、高糖、耐旱、耐盐基因,创制新型种质资源,开展甜菜水肥高效利用、化控生理基础研究,集成甜菜节本增效综合栽培技术和化学调控技术,开辟了甜菜育种的新途径,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多项成果,参与制定地方标准2项、育成甜菜品种4个,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发表多篇科研成果论文等。
积极参加技术服务工作,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孙亚卿对工作始终保持着积极与热情,特别在科研成果应用、服务社会等方面,她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在田间地头为农民现场指导、答疑解难,在乡村简陋的会议室里为农民讲解适用的种植技术、传道授业。在下乡服务工作中,孙亚卿不怕苦,不怕累,常常主动申请前往交通不太便利的偏远地区,为那里的农民送上科技温暖。
自2017年以来,她所在的甜菜高产高糖技术创新团队依托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海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甜菜种植基地,开展了甜菜化控技术、无人机监测甜菜生长和氮素营养诊断智慧农业、水肥一体化等一系列的试验和示范工作,孙亚卿和团队携研究生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保障了基地甜菜年年获得丰产高糖。特别是近年来,他们将自主研发的甜菜增产增糖化控技术应用到实践中,进行了示范种植,累计示范面积达3000多亩,实现了甜菜增产10%左右,增糖0.5度以上的显著效果,每亩可增收200元以上,为自治区甜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她和团队成员还先后多次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兴安盟等甜菜种植区域围绕甜菜种植方式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技术指导和农技人员关于甜菜种植方式及培养方法的培训,把甜菜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第一时间送到种植户手中,打通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孙亚卿一直说:“实验、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到应用中去,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实验室研究到最后的田间实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也是我一定会走下去的路,我希望能够拿出更有力的科研成果让人们信服,从而增加群众收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学为师之骨,德为师之魂。孙亚卿用心做事业,用爱影响他人。她的奉献精神和追求无止境的态度影响着她的学生们,也鼓舞了身边的人。她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用行动诠释了教育的力量,点燃了学生的希望和梦想。